本报北京7月25日电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今天首次公布,全国工业污染企业88%达标,我国“九五”期间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三河三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以及酸雨和二氧化硫控制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截至6月底,全国所有工业污染企业23.8万家,已经达标的21.09万家,达标率88.4%。在这些企业中,污染负荷占65%以上的重点工业污染企业17925家,已达标的14150家,达标率为78.9%;其中,620家国家重点企业已经达标410家,达标率为66%。与去年同比提高了2个百分点;但与同期的全国所有工业污染企业和污染负荷占65%以上的重点工业污染企业达标率相比,分别低出22.4个百分点和12.1个百分点。210家未达标国家重点企业治理工程竣工进入调试的11家,准备关停的5家,正在组织施工的180家,没有行动的14家。环保总局同时提出,一个地区环境质量的改善,在狠抓工业污染源达标工作的同时,要特别加强生活、农业方面的污染控制。
“三河三湖”流域1999年与基准年1995年(淮河为1993年,太湖为1994年)相比,共削减水污染物COD量83.4万吨。其中,淮河、海河、辽河、太湖、滇池、巢湖分别削减COD量为16.8、25.0、17.2、21.4、1.3、1.7万吨。经过努力,“三河三湖”流域水质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控制,一些河段的水质有所改善,但主要支流和部分湖区水质污染依然严重,如:淮河支流洪汝河、滇池湖区等。
目前,“三河三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淮河、太湖、巢湖、滇池流域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后,已经达标企业出现反弹、不能稳定达标甚至有偷排的现象。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展缓慢,现在投入运行的只有28座,尚有131座没有动工,建设进度距离国务院确定的目标差距很大。结构性工业污染问题依然突出,造纸制浆企业仍是“三河三湖”流域的主要污染来源。环境生态用水考虑甚少,如最近淮河普降大雨,各闸没有提前考虑下泄放流,污水突然下泄,导致一些河段出现死鱼现象。
此外,从1998年1月12日国务院批复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控制区划分方案以来,两控区采取了各项二氧化硫污染综合防治措施,并初见成效。
到目前为止,两控区内175个城市全部完成了二氧化硫污染防治规划,共削弱二氧化硫排放量186万吨。其中,98个城市二氧化硫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比1997年增加了17个。到今年5月,在全部4894家应达标的重点工业污染企业中,已有3465家达标排放,达标率为70.8%,排放量达标率为56.5%。目前,两控任务仍很艰巨,部分地区重点二氧化硫污染源排放达标率低于50%,且多集中在高硫煤地区,如贵州、广西、辽宁等。